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《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》相关内容,加强师生廉洁意识和涵育家国情怀,7月27日-28日,学院“寻廉洁文化·探优良家风”实践团队于曲阜市开展“寻找良好家风家训”主题社会实践活动。学院学工办主任、团委书记陶艺,辅导员欧阳德龙作为指导教师带队前往。
实践团队首先前往周公庙,在周公第87代嫡长孙东野洪生先生的引导下,大家置身于周公庙古建筑群中,穿梭于历史悠久的殿堂与碑林之间。聆听着周公的治国智慧和处世之道,学习了解他告诫后代“安乐以戒,无行所悔”等至理名言,理解鲁国廉洁家风的源远流长的历史必然性。
实践队员们在石碑《金人铭》前长久驻足,通过东野洪生的讲解,大家了解到《金人铭》是周公以自身经验教导其子伯禽如何修身治国的一封家书,也被后世传颂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封家书。此文以家训传达国训,伯禽以此受教,勤俭持家,廉洁从政,最终忠孝两全。如今,曲阜周公庙的《金人铭》石碑,是家风传承、廉政建设的重要文物。一砖一瓦,一字一句,都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往事,实践队员逐字阅读,体悟着廉洁家风的独特魅力。临走前,在专业人士指导下,实践队员们拓印了《金人铭》石碑全文,为后期回校进行汇报交流留存了宝贵资料。
随后,实践队来到孔氏家风堂,孔氏仲尼创立儒家学派,兴办私学,把文化教育普及到民间,后编撰“六经”,让五千年文明有序传承,同时也为孔氏家族留下了“诗礼传家”的良好家风。2500多年来,孔氏家风家训中积淀了许多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,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。实践团采访了包括家风堂现任主管孔德贤先生在内的多位孔氏后人,学习了解孔氏家风的精神内核。
据孔德贤先生介绍,自明代起,第64代衍圣公孔尚贤做出了10条详尽的《孔氏祖训箴规》。后来,随着孔氏家族成员的不断壮大,成为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化世家。辈辈出圣贤,代代有精英,高祖孔宪珍艰苦劳动,刻苦读书,成为清朝中期皇帝御批的七品官。为了管理好家族成员,他拟定出精辟的家训,一直传流至今。“孔子教育他的儿子‘不学诗,无以言。’‘不学礼,无以立。’‘学诗’,就是要求后世有文化;‘学礼’,就是要求后世有教养。”孔子76代后裔孔令绍如是说。孔氏家风延续至今,“学诗”和“学礼”依旧是孔家人不变的追求。
在孔子研究院,实践队员继续通过参观建筑、展品学习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的深邃内涵。根据研学导师、曲阜慈和书院院长冯树轩的讲解,大家了解到2013年11月26日,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,发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。而如今的研究院就是在总书记的指导下重新规划设计的。
孔子研究院中的“大哉孔子展”不乏彰显优秀家风文化的展示品,大家一一走过“孔子的时代”“孔子的一生”“孔子的智慧”“孔子的教育”等展区,“沉浸式”感受着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嵌合、相融通的“两创”魅力。实践队队长冯道涵,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曲阜人,他给实践队其他成员介绍道:“作为世界儒学研究基地和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,孔子研究院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,充分利用曲阜市独特的文化资源,连续六届举办世界儒学大会,促进世界范围内的儒学研究者进行儒学研究成果的研讨与交流。”队员们纷纷拍照记录、交流沟通,珍惜这来之不易的“行走课堂”。
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指出“自信才能自强。有文化自信的民族,才能立得住、站得稳、行得远。”“寻廉洁文化·探优良家风”实践队通过本次曲阜之行,在学思践悟中深刻体悟了“两个结合”的重大意义,在这此“行走的大思政课”中,大家通过参观、调研、访谈等过程,对包括儒学文化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周氏、孔氏家训家风都有了更为深入的学习认识。在此基础上,实践队将进一步整理、撰写“寻找良好家风家训”实践报告,在返校后做专题分享,以实现部分人实践、全员受教育的良好“实践育人”新局面。
撰稿人:欧阳德龙 冯道涵
审稿人:梁开敏